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主要根據(jù)個人的生活習慣、身體狀況或工作性質(zhì)而定,很難統(tǒng)一。健身鍛煉者可依據(jù)自身需求,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時間。
1、清晨鍛煉:
①有助于體內(nèi)二氧化碳排出,吸入氧氣,有利于新陳代謝。
②可適度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,有利于一天的學習和工作。
③涼空氣刺激可刺激呼吸道黏膜,增強機體免疫力,預防感冒發(fā)生。
注意事項:
①多在空腹情況下進行,運動量不宜太大,時間不宜過長,避免低血糖。
②遠離公路邊等空氣污染嚴重的場所。
③霧天空氣清潔度差,不宜晨練。
④晨練不宜在茂密的樹林中進行,二氧化碳含量較高,對身體健康不利。
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早6--12時為“危險期”,要盡量避開晨練。
2、下午鍛煉:
即可增強體質(zhì),又可調(diào)整緊張學習、工作后的身心。主要適合有一定空余時間的人進行,強度可以加大些,如:游泳、打球等運動項目。
注意事項:
運動醫(yī)學工作者認為: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適宜鍛煉時間應(yīng)在下午。
鍛煉后不要急于進食,至少間隔半小時以上,有利于胃腸功能恢復。
3、傍晚鍛煉:
即可強身健體,又可幫助機體消化吸收。主要形式為散步、扭秧歌、交誼舞等。鍛煉時間可適當延長,但一般不要超過1小時。
注意事項:
①運動強度不可過大,心率應(yīng)控制在120次/分鐘。
②飯后休息1--1.5小時才能參加運動。
③晚鍛煉結(jié)束與睡眠的間隔時間要在1小時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