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環(huán)而攻之而不勝。夫環(huán)而攻之,必有得天時者矣;然而不勝者,是天時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堅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;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?!薄?《公孫丑上》
孟子在《公孫丑上》中提出了“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著名觀點,極大地突出了“人和”的重要性。孟子指出在戰(zhàn)爭中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戰(zhàn)爭的勝敗,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既不是天時,也不是地利,而是人和,即是否得到老百姓的擁護。對于企業(yè)和營銷團隊的管理來說,“人和”就是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,而導致一個企業(yè)或營銷團隊衰敗破產(chǎn)的根本原因也往往不是來自外部的競爭,而是由于內(nèi)部的矛盾和沖突。孟子重視“人和”效應,可以說是他的人本管理主張和“民貴君輕”思想合乎邏輯的發(fā)展,與我們管理企業(yè)、系統(tǒng),有著不淺的默契。
一、“以德服人,中心悅而誠服也”——推行情感管理
孟子認為對被管理者要“以德服人”。不應“以力服人”,在管理中要多用說服教育的方法,反對用壓制懲罰的手段。他說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?!?《公孫丑上》)又說:“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。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愛之。善政得民財,善教得民心?!?(《盡心下》)他又說:“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(《離婁下》)這里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領導方法或曰管理模式:一種是“以力服人”,即憑借手中的權力,靠規(guī)章規(guī)度懲罰等對被管理者實行壓服;另一種是“以德服人”,即靠領導者的道德榜樣,人格魅力,通過說服教育,和被管理者進行感情交流與思想溝通,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。前者屬于傳統(tǒng)的古典管理模式,后者是現(xiàn)代才興起的情感管理模式。這種管理模式可以說是以人為本,重視內(nèi)部和諧等管理理念的進一步具體化?,F(xiàn)代許多著名管理家都承認感情投資是實行內(nèi)部和諧,使團隊伙伴結(jié)成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式。
《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原則》一書中提出的最偉大的管理原則之一是:“你要得到別人的忠誠和認同,必須先給他人忠誠和認同?!比毡酒髽I(yè)家則總是這樣告誡世人:“愛你的職工吧,他們也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(yè)。”所有這些說法同孟子可謂不謀而合。
二、“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”——培育團隊精神
孟子說:“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?!保ā峨x婁上》)家和國之所以破敗滅亡,首要原因是內(nèi)部矛盾,自相攻擊,相互拆臺,為外敵提供可乘之機。企業(yè)的興衰成敗也是如此,自身原因始終是第一位的。孟子從反面立論,從正面理解,也就是說一個國家,一個單位,關鍵是加強自身的團結(jié),把自己的事情辦好。對一個企業(yè)來說關鍵就是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人心凝聚起來,培養(yǎng)企業(yè)的團隊精神,這樣才能使企業(yè)立于不敗之地。一位管理大師說:“合作是一切團體繁榮的根本?!?br /> 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歷屆領導人都堅持這樣一個信念:“一個公司要興旺發(fā)達,每一個員工都必須為個人利益團結(jié)一致,愉快而高效地工作?!焙椭C的人際關系正是這家歷時150多年的著名公司至今仍長盛不衰,保持著強大活力的重要原因。正如《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原則》一書所總結(jié)的:“一大批長期、熱忱,有認同感的員工是持久成功的關鍵”,一個公司的成功“有賴于員工團結(jié)合作以實現(xiàn)共同的目標,而不當?shù)臎_突和競爭足以毫不含糊地毀掉一個組織?!?/p>
三、“以佚道使民”——實行彈性管理
同“以德服人”相聯(lián)系,孟子還提出了“以佚道使民”的主張。他說:“以佚道使民,雖勞不怨?!?(《盡心上》)根據(jù)他的說明,“以佚道使民”至少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(nèi)容:一是“取于民有制” (《滕文公上》),對租稅徭役的征發(fā)應依制度而行,并有一定的限制;二是“勿奪其時”或“不違農(nóng)時”(《梁惠王上》)。這是指徭役的征發(fā)要避開農(nóng)忙季節(jié),不打亂正常的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秩序;三是“制民之產(chǎn)” (《梁惠王上》),就是要發(fā)展一家一戶的小農(nóng)經(jīng)濟,讓人民擁有自己的私有產(chǎn)業(yè),保障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,使其“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樂歲終身飽,兇年免于死亡” (《梁惠王上》) 。從管理思想的角度說就是要實行彈性管理。具體說,就是采取比較寬松、靈活、更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法,對員工的困難給予更多的同情和關心,并盡可能幫助解決。
近年來許多美國的公司推出了彈性管理的新舉措。這種新舉措的現(xiàn)實依據(jù)是:待工人愈好,公司收益愈大。也就是做到工人與公司的雙贏。孟子的思路同上述主張是完全相通的。
四、“隱惡而揚善”——重視正面激勵
“隱惡而揚善”是《中庸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則,意思是說對一個人要少說缺點和不足,多講優(yōu)點和成績,少批評多表揚。 “舜好問而好察邇言,隱惡而揚善……其斯以為舜乎!”《右第五章》這就是說,舜喜歡體察平常人淺近的話語,他遮蓋別人的壞處,宣揚別人的好處,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原因吧?!吨杏埂肥亲铀嫉闹?,乃思孟學派的重要典籍,因為他提出了現(xiàn)代管理學十分重視的一個原則—正面激勵原則,所以放在此一并分析。事實上孟子對于這一原則是頗能心領神會并出色加以運用的。盡管齊宣王自己都承認他有好勇、好好色三大毛病,但孟子還是巧妙得體地從積極方面加以鼓勵和肯定。對齊宣王不忍見?!办馋?,若無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” (《梁惠王上》)所表現(xiàn)的仁愛之心,極力予以稱贊,大有見人一善而忘其百非的風度。這充分說明孟子是很懂得在管理中運用激勵原則的,用適當?shù)募罘椒?,充分調(diào)動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進行創(chuàng)造性的工作,已成為管理的核心。